当前位置:首页重点关注
西部网:40年•40城•40人|从治水到兴水 陕西多了一份灵动
0
来源: 西部网    发布时间: 2018-09-06    浏览量: 2767   





如今的渭河,芦苇连天,景色宜人。


汉城湖龙舟节比赛,水为人提供了生活娱乐的场所,人给水带去满满的活力。
   
    西部网讯(记者 凌旎) 说起西安市内的散心去处,市民十有八九都会推荐汉城湖公园。在闹市中感受湖泊的静谧,在湖泊的映衬下领略西汉的繁荣与强大,汉城湖满足了市民“一伸脚就能旅行”的愿望。可是在2006年之前,这里还被叫做团结水库,因常年承担着城市污水排放,环境脏乱不堪。市民避之不及,城北的规划工作也很难展开。

    2006年,汉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。6年后,整个景区水面850亩,景观绿化1031亩,吸引游客无数,北城的水生态“活”了。

    善治秦者先治水 陕西“母亲河”旧貌换新颜

    7年前,西安人绝不会想到,曾经洪灾泛滥、滩涂遍地的渭河如今成了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。一位住在沿岸的农户感叹,之前发大水得站在房顶上才能不被淹;而如今,“万顷芦荡”“千亩荷塘”“百里画廊”“十里花海”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。“母亲河”美了,农民日子好过了,可谓“晚来清渭上,一似楚江边。渔网依河岸,人家傍水田”。

    2011年,渭河综合整治工作开启,始于唐代咸阳柳堤的渭河堤防工程在21世纪得以延续,388公里的渭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   纵观改革开放40年,团结水库改造、渭河治理只是陕西水利人与水博弈共生的一个缩影。秉持“善治秦者先治水”理念,历届省委、省政府无一不把水利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走出了一条在改革中发展、在发展中改革的治水兴水之路。

    对于居住在三秦大地上的人们来说,吃水用水越来越放心,与水相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。

    根基稳︱重大项目有保障

    目前,“引汉济渭”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。这项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、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,需打通总长98.3公里的地下输水隧洞,引汉江水流进关中。计划在2020年、2025年调水量分别达到5亿m³、10亿m³,2030年调水量达到最终调水规模15亿m³,完工后可满足西安、咸阳、渭南、杨凌4个关中重点城市及渭河两岸13个县城、5个新城和2个工业园区的生活、工业用水,受益人口1400多万。

    在陕西,如“引汉济渭”一般份量的重大水利项目还有很多。40年来,陕西省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420亿元。特别是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省水利事业快速发展,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735亿元,不断开创着追赶超越治水兴水的新局面。榆林王圪堵,安康黄石滩,延安南沟门水库,西安引乾济石调水、宝鸡市石头河水库引水工程相继建成。汉江综合治理、泾河东庄水利枢纽、斗门水库、陕北黄河引水工程也相继启动。

    进入“十三五”,按照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,陕西加快掀起了新一轮事关陕西发展命脉的水利建设高潮,系统谋划了十大水源工程和十大水生态工程。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,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了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,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
    惠民生︱水平民兴促发展

    改革开放40年来,陕西天上水、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,乡党们“宁给一个馍,不舍一碗水”的习俗早已“失传”。饮水不再难,人们更看重的是水能带来什么好处。

    陕西先后实施了“世行改水”“甘露工程”“防氟改水”“饮水解困”“农村饮水安全项目”等项目,全省农村群众饮水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06-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,解决了2288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,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%、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%,基本解决农村“吃水难”问题。

    “十三五”以来,陕西及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,全省累计完成饮水安全投资41.53亿元,解决和改善了6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,其中贫困人口134.61万人,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和群众生活生产水平提升。

    兴修农田水利,扩大灌溉面积,是防旱抗旱的根本措施。陕西先后建成了石门水库、冯家山水库、桃曲坡水库、东雷二期抽黄灌区等,累计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86处。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2处,设施灌溉面积达2362万亩,有效灌溉面积1864万亩,基本形成了蓄、引、提、调结合,大、中、小、微并举的农田灌溉网络。2009年以来,全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6.52万亩,改善排涝面积96.36万亩,年均增产粮食53.48万吨,年均节能达756万度。

    水产养殖业也迅猛崛起。改革开放初期陕西水产品产量只有0.2218万吨,如今增加到18.49万吨,渔业经济总产值达70.11亿元,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.39万元。全省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10处,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8处,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813.58平方公里。累计开展增殖放流经济鱼类1.1亿万尾,放流珍稀水生动物大鲵、秦岭细鳞等16万尾。

    善治水︱让三秦大地涌动水的灵气

    唐长安城因有渭、泾、沣、涝、潏、滈、浐、灞八条河流环绕,固有“八水绕长安”之称。但自唐以后在渭河上游大规模毁林开荒导致“漂没人畜田庐,平地俨成泽国”。建国后,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,关中地位逐渐衰落,水利事业凋敝。

    为了让陕西人吃上“放心水”,为了保障城市经济建设用水充足,为了农业灌溉用水稳定,陕西省迎头赶上,大力构建节水型社会,致力于由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、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、部门管水向协同治水的根本转变,使水利在全省追赶超越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。

    今年6月底,陕西全面建成了河长制,五级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。全省共设立市级河长124名、县(市、区)级河长986名、乡(镇、街办)级河长4087名,村级河长3万名,9个市出台湖长制实施意见设立各级湖长425名。

    作为柔性治水的保障,“河长制”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河湖、珍惜河湖、保护河湖的局面。如今,西安市“东有浐灞广运潭,西有沣河昆明池,南有唐城曲江湖,北有未央汉城湖,中有明清护城河”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,“水润三秦、水美三秦、水富三秦”不再遥远。(水利厅网)

Tags:   作者:   审核:   编辑: 张悦
[打 印]  [关闭]
 
 
 
主办单位: 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  (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中心)
陕ICP备19011581号   邮编:710018   邮箱:sxsjhskgzzx@163.com
技术支持:西 安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   技术支持电话:029-86520092